郑和下西洋曾抵达柬埔寨。金边以东磅湛市郊有一座郑和庙,缭绕的香火诉说着郑和与柬国的不解之缘。据当地华人讲,磅湛的三保公庙是柬国现存的唯一郑和庙。它静静发安座在湄公河古河道边上的诺哥巴捷古城内。柬国著名历史学家米歇尔·德拉内向《亚州周刊》表示,这座与郑和名字密切相关的华人庙宇——三保公庙,估计有三四百年历史了。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磅湛的三保公庙在上世纪70年代红色高棉统治时期被夷为平地,庙中的三保公神像和两侧的守护神雕像被彻底捣毁。华裔柬人张自强冒着被指“亲中国”的政治风险,出资在原址重建三保公庙,并于1991年6月22日竣工,才使这记载了中柬友谊和郑和登陆柬埔寨的历史遗迹得以保留至今。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62岁的张自强是在磅湛出生的第二代华裔,他说:“自古以来,三保公庙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我在青少年时代经常随父母前去祭拜。郑和是中华民族英雄,600年前到了柬国,不愧是柬国华人的先躯和与骄傲”。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张自强回忆,红色高棉1979年垮台后不久,三保公庙的一位老庙祝把散落在地的三保公神像碎块拼合起来,凭记忆用水泥草草塑了三保公神像,盖了一间草棚,把三保公供养起来。上世纪90年代,磅湛市华裔决定在原址重建三保公庙。张自强得知后欣然出资帮助重建。重建后的三保公庙的庙门正中书有“三保公庙”四个大字,两边门柱对联是:“三圣名留青史,千秋威德扬北地。保公誉满赤州,万载神恩照南天”。进入大门是个小院,正面是中国式白墙黑瓦门楼,上方书“三宝殿”,两侧门柱上也有一副对联曰:“征异域赴异乡留庙貌于今垂万世,乃为民亦为国展神灵自古赫千秋”。两旁白墙上书有:“七出南洋留古迹,千年香火祀圣贤”。穿过“三宝殿”,又有一小院,墙上画有青龙、白虎,正面神殿门正中书有:“神光普照”,左右门联为:“一代圣贤难却名声威胜地,万民祭祀尚留香火在人间”。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庙中供奉三座神像,正中是金黄色的三保公郑和坐像,面相威严,双手合十,捧持宝剑。两侧各有守护神。由于是请柬国工匠塑造,又无原图像比照,所以三保公塑像倒有些像柬国历史上最伟大国王杰耶跋摩七世的风采。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令人惊讶的是,三保公庙始建于1448年,这个精确资料的提供者不是柬历史学家,而是该庙75岁柬国人庙祝潘恩。三保公庙在郑和下西洋结束后不久建的,却也符合时间逻辑。fF9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