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郑村郑氏宗祠

时间:2014-12-15  来源:  作者:郑氏网
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shè)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 “师山先生” )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1998年5月4日,郑氏宗祠列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郑氏宗祠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首先见到的是高大的门坊耸立在仪门之前方,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宽约9.86米,高12.5米,是明代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祠堂大修时加造。梁、柱和枋额遍饰锦纹雕刻,典雅工丽。牌坊正面上方原刻有“奕世忠贞”4个大字,背面是“名宗孝祀”4个大字,刻字苍劲。此坊无圣旨牌,传为郑氏民间私制,故称门坊。牌坊高大雄伟,雕刻精美。“文化大革命”时,石坊上面的字及部分纹饰被当作“四旧”而凿掉。门坊两边连建有围墙,石坊一层有木栅栏门,从而形成了该祠的大门。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穿过门坊是一个院落,经过院落,迎面的是仪门,有一对抱鼓石竖立仪门两旁,似在抱鼓迎客。中为木阶级和大门,上有门神画相。仪门上方正中挂有“郑氏宗祠”牌匾,标志着祠的正式名称。仪门之中间门一般不开用的,平时人们进出走边门,逢节日或大事才开中门。仪门正背两面,与院落构成门厅,门厅面宽,正中屋脊升起,以示尊崇。《重修郑氏宗祠碑记》,在仪门的西墙上。该《碑记》之西,还有一块碑记,据说是旧时修建祠时,人们捐款名单,由于“文革”时字被凿去,大多看不清,仅“嘉庆”两字模糊可见。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过仪门,见其背面建筑也很讲究。甬道两边是廊庑,两廊庑之中就是一个大院落,比门坊至仪门的院落大得多。过院落就是享堂。享堂构建宏敞,梁木用材硕大,丁头拱眼内及驼峰、雀替、平盘斗等处雕有精美的云纹、花草纹饰,具有明代建筑风格。享堂是族内议大事、办庆典或族人聚会之地。享堂照壁后建筑也很讲究。要特别提出的是,该祠以颂扬元代至正间文人高士郑玉和郑氏宗法建设的。郑玉,一生芳洁自守,隐居乡里,创办书院,传经讲学,人称“师山先生”。因此该祠又称“师山先生祠”。郑氏后世人崇仰他,以“济美”名其堂,表示要继承先祖业绩,后世承前世之美。“济美堂”匾,高挂于享堂照壁上方之正中。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过享堂是天井和寝堂,是祠的最后进。寝堂地面高于前面天井136厘米。有三处石级通往寝堂,每处7级,中间的宽326厘米,两边的各宽236厘米。寝堂是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从祠堂三大作用(安放祖宗牌位和族人祭祀,庆典,议族内大事或族人聚会),寝堂是祠中最重要之地。寝堂地面比前边享堂高,是为了显示寝堂之庄严与神圣。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寝堂及天井并天井两边廊庑,有石柱6根,木柱32根;享堂及院落有石柱4根,木柱26根;院落及廊庑有石柱10根,木柱10根;门厅有石柱12根,木柱14根。石柱是方的,木柱是圆的,共有方石柱32根,圆木柱82根,总共114根。从仪门至寝堂,全祠雨天可不走雨路而相通。除大门外,原来还有边门与邻近祠宇相通,今因邻祠不存,边门也已封砌。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柱、檀、椽、雀替、斗拱,都是优质木材特别加工制成的,既牢固,又美观。瓦、屋脊上的吉祥兽、鳌鱼,地面铺砖,都是开窑定制专烧的。石料多数就近取材,以灰沙岩为主。因年代久远,木料已更新过多次。砖瓦也调换更新过。石料尤其是柱础,一般是原件未动,由于时间长久已有部分分化,有的柱础被碰撞过,显得陈旧而不规则。整个建祠工程浩大,原料浩繁。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宗祠三雕优美,遍及全祠。石雕主要在门坊上,图案多种多样,其中有的同宗教有关系;在仪门和寝堂的须弥座等处的石雕比较简单。在寝堂、享堂、门厅三处的木雕也较简单,但数量并不少,尤其是享堂内。砖雕则主要在屋脊上的吉祥兽、特种瓦。全祠的三雕,除门坊外,总体比较简单、粗放,显得历史久远,祠堂建造古老。而门坊的石雕,图案种类多样,做工相当精美,在全县近百座石牌坊中实为少见。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宗祠,位于古歙西郊6公里处郑村。该祠座落于村的正街上村首,南北两端为村中大道,北隔村道,与郑村镇政府(原“余园”旧址)相望,南边门口原为一个大平坦,东与血防站及郑禅户毗邻,西边则被一、二村民组库房及张清果、胡桂平二宅进逼。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今日郑村是解放初郑村、西溪两村合并而成,大致郑村在西,西溪在东。郑村以郑姓人为主,西溪以汪姓人为主。旧时郑村有郑氏4个祠堂,即令君祠、贞白祠、师山祠,系三个男祠,另有一个称为媲美祠的,是女祠(西溪事暂略)。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和所谓“文化大革命”,这些古建大多遭到破坏。仅留下济美堂用作乡粮站而保存下来,即今日之郑氏宗祠。这个已有540年(1466—2006)历史的郑氏宗祠。是现存古歙最古老、面积最大的祠堂。《碑记》上说“属徽派祠宇建筑中之精品”,是名副其实的。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本族名人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复光(1780—约1853年),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祭祀活动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氏宗祠中寝堂为祠堂中最高之地,是摆放祖宗牌位和族人跪拜祭祀之地。正面靠墙须弥座上有木阶梯,是旧时按世序安放灵牌位的。牌位不是任意拿来放上去的,要举行隆重的“进主”仪式,送进一定位置的。灵牌是双层的,正面写有神灵(灵主)的世序、姓名及子孙落款。相关具体祭祀活动详细记载暂无,欢迎网友提供。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族谱家规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姓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外,其余全部销毁。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姓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无疑,这是郑姓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些郑姓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目前已知的郑姓家谱,明代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代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代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14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姓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歙县郑村郑氏宗祠的历史,《重修郑氏宗祠碑记》有简要介绍,其《重修郑氏宗祠碑记》刻在仪门的西墙上。该《碑记》之西,还有一块碑记,据说是旧时修建祠时,人们捐款名单,由于“文革”时字被凿去,大多看不清,仅“嘉庆”两字模糊可见。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相关同族族谱还有:安徽歙县双桥郑氏宗谱不分卷,藏于安徽博物馆 (明)郑民瞻编,郑九夏绘图,明万历五年(1577厢本)二册。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安徽歙县双桥郑氏续异姓谱不分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清)郑文然修,清钞本。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安徽歙县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明钞本。pqC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