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典故

郑氏典故

郑回教化

时间:2016-07-13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郑回是南诏文化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自幼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是位学养深厚的儒士。流寓南诏后,以广博的学问和崇高的人品,深受南诏王器重。郑回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在南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首先,培养了几代精通汉文化的南诏统治者。南诏王阁逻凤为维护和巩固南诏政权,非常重视文化,对外来文化和外来知识分子采取宽容的态度加以吸纳和任用。郑回虽为俘虏,但因其学问和人品而受到重用。《旧唐书·南蛮传》载:“阁逻凤以回有儒学,更名曰蛮利,甚爱重之,命教凤迦异。及异牟寻立,又命教其子寻梦凑。”《新唐书·南诏传》亦云:“郑回者,唐官也……阁逻凤重其惇儒……俾教子弟。”于是,郑回被南诏王室延聘为家庭教师,传授儒学于南诏王族。郑回以儒学为主的汉文化教育,直接影响了几代南诏王的施政方略。他的学生除凤伽异早亡,异牟寻、寻梦凑均建有伟业。特别是异牟寻,幼年即师从郑回,耳濡目染儒家思想和汉唐文化,对日后南诏归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成为把南诏推向强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其次,促进了汉文化在南诏传播。在郑回多年教育实践活动影响下,南诏王及其子孙大多习汉文,读儒家经典,起到显著的影响、示范、带动效应,从而使汉文化在南诏得到更大范围传播。郑回任清平官后,开启了崇儒兴学新局面。在郑回和唐臣韦皋的积极斡旋下,唐朝在成都开办了一所专供南诏统治者子弟和贵族大臣学习的学校,唐朝支付一切费用。学校前后延续50年,先后有上千人接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熏陶。这些子弟在成都学习先进的汉唐文化,并将其带回南诏,促进了唐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南诏的文学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涌现出许多知名文人,不少诗文作品被收录到《全唐诗》、《全唐文》中。南诏王寻阁劝即是著名诗人之一,其颇具唐诗风格的诗作《星回节游避风台与清平官赋》传颂千古:“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伊昔今皇远,艰难仰忠烈。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清平官杨奇鲲的《岩嵌绿玉》意境新颖,亦具唐诗韵味,被收入《全唐诗》。该诗云:“天孙昔谪天下绿,雾鬓风鬟依草木。一朝骑凤上丹霄,翠翘花钿留空谷。” 先进的汉唐文化的传播,南诏与唐朝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云南又一座文化高峰,即南诏大理文化,同时也为南诏归化中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再次,开启了南诏崇儒兴学的局面。郑回自幼受到正统严格的儒学教育,是学问渊博的经学家。他秉承家馆这一中原传统的教育形式,以传授儒学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郑回尽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他在学生中威信极高,在他看来,学生只是学生,不存在什么王孙公子,应该严加管教,正如《旧唐书·南诏传》所言:“回久为蛮师,凡授学,虽牟寻、梦凑,回得捶挞,故牟寻以下皆严惮之。”史书对郑回为南诏教育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滇史》言:“滇人自尹道真受经归教,始知有诗书,然其君长莫能崇尚,故诵读者少。及郑回宣扬儒术,文教始振。”从中可见,郑回确是云南文化教育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回对南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郑回作为南诏一代名儒名师兼名相,在南诏历史上分量极重,其贡献远不止上述的文化教育领域,他对南诏国的强盛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一)郑回对南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异牟寻在位的29年间,是南诏国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方面,农田水利得到较大发展,可“灌田数万顷,民得耕种之利”。耕作技术也普遍提高,“二牛三夫”式的犁耕已经在洱海地区普及。种植面积增加,不少地方已达到一年二熟。畜牧业方面,中央行政管理机构中出现了专管马群的“乞托”和专管牛群的“禄托”。马匹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牛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手工业方面,南诏建国初期,手工业比较落后,还没有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国内甚至连绫罗也不会纺织。唐诏和盟后,一批职业手工业者进入南诏,加之战争中所掳工匠,南诏的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丝织达到了内地水平,丝、绫、锦、绢闻名内地。汉族工匠还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现存南诏时期建筑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就是历史的见证。商业方面,南诏初期,“本土不用钱”,商品交换处在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由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至南诏中后期,境内开始出现“贝币”,即以海贝充当货币,这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在异牟寻统治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南诏国吸纳中原地区封建政治制度以及治军强国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从而进入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到新的水平。郑回作为异牟寻深为倚重的老师兼首席清平官,在南诏统治集团中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其影响与作用自然是顺理成章,不容小觑。南诏此阶段的历史,皆无可避免地打上了郑回治国理政的烙印。6u3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上一篇: 郑虔三绝
下一篇: 郑虔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