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郑氏渊源

郑氏渊源

江右郑氏(一):江右始祖--善果公

时间:2011-05-07  来源:来自网络  作者:郑氏网
江右始祖--善果公

郑善果,字元庆(公元572-635)河南荥泽人,其祖在魏为显宦,父郑诚为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因讨尉迟迥抱疾战死于阵,深得隋文帝杨坚褒奖,下诏其子善果继承爵位,拜持节大将军,袭开封县公,同时晋升为武德郡公,善果时年九岁。其母崔氏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政事,坚节以抚其子。教育勤学诗书,正直做人,忠心报国。14岁授沂州刺使,后又转景州刺使,鲁郡太守,由于善果年少,每逢善果出听政事,其母辄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悉心教训。在其母的精心辅佐下,善果严格律己,清白做人,廉洁为官,政绩显著,名声远播,从此厉己为“清白吏”。钦差大臣、御史大夫张衡考察后,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吏”,隋文帝赐锦帛千段,黄金百两,授光禄卿,后以母丧起任大理卿。他奉守国法,公正廉明,风操伟绩,家喻户晓。Wdm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武德元年(公元618)李渊受弹登极,特别诏书善果与裴寂等十人,因功勋卓著,共同侍候升殿大政,从兄元璹同时荣升,不久唐高祖重新任命官员时,下诏命其担任更高的官职,善果受宠若惊,在金銮殿前叩首跪拜,长跪不起,坚辞不受。后经唐高祖多次召见,官拜刑部尚书,封“福应王”,从此更加勤勉忠慎。有一次突厥兵包围了皇宫,善果奋力保卫皇上,守卫有功,授右光禄大夫,跟从高祖李渊到江东,回朝后,任户部尚书。再随皇帝到辽城,征伐淮安王,神通、建德等地,由于善果拼力奋战,不幸被流箭射中,此后居国都疗伤,是太子身边的宠臣,被封为荥阳郡公,后又成为大理卿兼户部尚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四夷君可汗常诣见,欲在宫廷宴请,唐太宗李世民应允,唯善果公认为不可。太宗扫平夷族后,夷人常来汉者,皆被授以官职,聚集于朝庭之中,善果公和魏徵劝谏不成。善果公矢志不移,坚持苦谏。由于忠言逆耳,唐太宗李世民厌其固执,不顺其意。秉性耿直的善果公被黜贬为江州刺使(今江西九江)。贞观九年己未(公元635)善果公在任期间病敌。享年63岁。宰相魏徵惊闻噩耗,悲痛万分,呈报皇上并介绍善果历来功绩说:“他一惯对皇上忠心耿耿,清白做人,廉洁为宫,可谓尽忠于高帝,尽言于当今陛下。”唐太宗李世民叹曰:“郑刑部是个直臣,是我亏待了他。”乃下诏赐国葬,授谥号“清惠公”。其子俊,以国葬之礼办理丧事,遂将善果公葬在管辖之地庐山葛仙山自然冲(今称葛洪山,地处德安县吴山乡葛洪村)。坐子向午,乙水绕过申水入明堂辰已水,出得山水之秀,是为永垂不朽。后九江府于府堂之后刻碑立传。湘鄂赣毗邻后裔于宋代创谱时,立为第一世祖,为江右始祖。善果公生子俊,字质孚,任彭泽县令,为看守父墓,迁居庐山葛仙山自然冲,后与父合葬同茔同向。俊生良、韶二子。良为礼部尚书,后退隐不仕,仍居庐山自然冲,潜心著作地理全书,居三隐之首,入德安乡贤祠,为第三世祖。韶公任房州太守,复居荥阳敖山。唐时郑成功先祖郑可远公由河南固始迁闽,与郑可远同时去阑的有郑公显、郑怀魁、郑湘、郑韶。韶公迁福建后尚未查考。良生谊、盈、升、剩四子,据《江州谱序)载:“良举四子登紫崖高峰,纵观敷浅源形势及其下崖之西南艾蒿坪,有白鹿跃于马前,周回三匝,慨然与诸子曰:吾家素以孝义传求吉善之地,无逾于此,他年厝吾此地也。更其坪之东北垅,曰孝志垅,取其孝友之义也。其坪之西南坂,曰万家坂,冀其子孙之蕃也。既而四公随父而归,默记其言。后一年宝历乙巳(公元825年),由葛仙山自然冲悉据其家来坪之东居,谓之东冲。后十年太和乙卯(公元835)年)良公卒,四公乃遵父之言, 卜其地而葬之。”Wdm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

“江右郑氏”的解释

江右,很容易被误解为江南,即顺长江而下之右,其实江南就称江南,而不称江右,江北也不称江左。江右之名称来源于庐山,唐宋期间,庐山称匡庐,俗称江右山。(江右山之称,可能来源于顺江而右的意思),善果公刺江州(即今九江市)遂家德安县,御葬庐山葛仙山自然冲(德安、星子、湖口等地,均系庐山山脉)。其子孙在唐朝开始迁徙时,就简称“江右郑氏”,又称“德安支派”。在宋绍兴年问创修《江右郑氏大成宗谱》,善果公为江右始祖。从此,江右郑氏的名称随着子孙的广泛迁徙而广泛流传下来。有少数他姓始祖籍于江右山者,也有江右之称。据德安老谱记载:“江右山称匡庐,水纪彭蠡,名胜之迹。”“善果公为江右始祖,凡我郑氏从江右迁徙者,乃善果公之裔也。”通过考查,九江、德安、庐山郑氏,历史至今均为善果公脉系,尚无其他支派迁入。所以,江右郑氏,即江右始祖善果公之后裔。由于年代之久,迁徙之繁,多数从江右迁往甲地,又从甲地迁往乙地,再迁丙地、丁地等等,谱牒中多数仍有“从江右迁来”等记录,这就记录了根本。Wdm郑氏网-地方郑氏网|郑氏家谱|郑氏家谱网|郑氏族谱|郑氏族谱网|郑家谱源流|郑姓文物古迹|郑姓人物|郑氏论坛|郑姓起名网